混合流水循環方式
是將游泳池的全部循環水量,經設在游泳池底的給水口或給水槽送入游泳池內,而將75%~80%的循環水量從緊鄰游泳池側壁外側的溢流回水槽取回,另外20%~25%的循環水量從游泳池底回水口取回,并將這兩部分的循環水量合并在一起送入過濾器去除回水中的雜質,降低回水的渾濁度,并對過濾后的循環回水進行加熱、水質平衡和消毒處理后,再經池底給水口或給水槽送回游泳池繼續使用的循環水流組織方式。這種池水循環方式既具有逆流式池水循環方式的優點,還具有順流式池底回水能依靠水流沖刷并帶走池底部分沉積污物的優點。這種方法在我國采用的實例雖少,但據了解效果令人滿意。
圖7-7混合流式池水循環示意圖
為了保證水量的分配平衡,一般從池底回水應采取對流量進行控制的措施,如在池底回水管上安裝流量控制閥等。池底回水口也不應少于2個。總之,要確保給水口的流量與回水口的流量的相互平衡,并按設計的循環速率工作。
順流式游泳池水循環方式技術特點:
1、循環水量由游泳池池底的回水口將使用過的池水,經循環水泵抽出送入過濾器除去回水中顆粒狀及膠質狀雜質,降低池水渾濁度,并對其進行消毒殺菌,加熱后再由設在游泳池兩端壁或兩側壁池水水面下0.5~1.0m的給水口送入游泳池內,完成循環供給。
2、如給水口設在游泳池墻壁上,應選擇位于分道水線正下方的端壁安設;給水口如設在側壁上,其間距宜3.0m,且距游泳池池端不超過1.5m。
3、回水口不得少于2個,位置應滿足各個給水口至回水口水流流程基本一致;回水口格柵縫隙的水流速度不得不得大于0.2m/s;回水口接管采用并聯設置,回水口與泄水口不可合用。
4、此種循環方式適用于露天游泳池、公共游泳池及水上游樂園。
5、順流式池水循環方式給水口下面的池底處易產生死水區,池底較易沉積污物。
6、吸污系統由池底吸污器、吸污接口、吸污管道、吸污水泵或循環水泵及過濾器組成。
7、吸污接口應設在泳池側壁上并位于游泳池水面下0.5~0.6m。吸污接口與連接管采用管接頭絲扣或膠粘劑粘接。
8、吸污管道為獨立管道系統,但應接至池水凈化系統的循環水泵的吸水管上,并設置閥門獨立控制,利用池水凈化系統的設備去除水中的雜質,達到濾后水重復利用的節水目的。(如圖7-8)
圖7-8順流式游泳池水循環方式